近视眼眼底征象近视眼最重要、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眼底改变。随着现代检查方法及诊断技术的发展,有了不少新的发现。已肯定引|起眼底病变的基础主要是眼轴的延长。各种病变既可能是近视眼的特征,也可看作是一类并发症。近视眼的病理意义不仅在于屈光不正本身,而在于眼底(视网膜脉络膜等)为主的眼部病变。眼组织的近视性退行性变(变性与萎缩)是引起诸多并发症乃至最终致育的根本原因。单纯性近视眼常见征象有豹纹状眼底及视盘颞侧弧形斑等。变性近视眼的眼底多具有特征性的近视性改变。对于这些改变的程度及表现规律,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作了各具特点的描述。如有将变性近视眼底病变分为3期:初期、进行期及晚期。有按眼底病变范围分成3型:后极中心型、周边型及混合型。我国夏德昭将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分为5级: 一级(近视眼工):正常或呈现豹纹状。二级(近视眼工):豹纹状+巩膜后葡萄肿。三级(近视眼皿):豹纹状+后葡萄肿+漆裂纹。
四级(近视眼IV ):局限性视网膜、脉络膜萎缩斑和(或)有Fuchs斑。
五级(近视眼V ) :后极部呈现广泛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。
(1 )豹纹状眼底:豹纹状眼底( tessellated fundus ; fundus tiger )
是近视眼的一大特征。由于眼球向后伸长,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直变细。脉络膜血管亦相应变直变细或明显减少。同时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障碍,浅层色素消失,脉络膜橘红色大血管暴露明显,由此而呈现的眼底被称之为豹纹状。出现率高达80% ,而当眼轴明显延长、屈光度更高时,出现率可超过90%。
(2)视盘:视盘外形受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路径的影响,通常此径呈直角。近视眼的视神经轴多斜向颞侧,偏斜进入球内。 近视眼的视盘较大,平均横径1.55+0.5mm ,直径1.75+0.5mm ,面积多超过3mm2 ,而正常眼平均为2.0+0.5mm2。多呈椭圆形,长轴垂直,可稍倾斜。颞侧平坦,边界部分模糊不清,可与弧形斑相连。从视盘的形态有可能对近视眼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。
( 3)弧形斑:弧形斑( crescent )是近视眼特征性表现之- 。出现率在轻度近视眼为40% ,中度近视眼为60% ,高度近视眼可超过70%,女无差别。由于眼球向后伸长,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受到牵引而从视盘旁脱开,相应处巩膜暴露而形成特有的弧形斑。弧形斑明显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。多居颞侧(约占80%)。若眼球继续向后生长,则可扩展到视盘四周, 单纯居鼻侧者罕见,呈半月形。大小不一,大者甚可超过一个视盘径,延及黄斑区,并与后极部萎缩区连成-片。有时紧靠弧形斑,颞侧有一棕红色的迁移区 ,表明该处仍有部分脉络膜存在。 (责任编辑:视力保健中心) |
![]() |
![]() |